重庆足球元老球员回忆录:那些年我们为山城荣誉而战的激情岁月

山城足球的拓荒者

清晨的枇杷山体育场还笼罩在薄雾中,65岁的张卫国已经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训练服开始慢跑。这位1983年重庆队夺得全国乙级联赛冠军的主力后卫,至今保持着职业球员的作息习惯。"那时候我们每天训练完,就在体育场门口吃5毛钱的小面,现在想起来都香得很。"老张抹了把汗,眼神里闪着光。

记忆中的黄金时代: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重庆先后涌现出李明、王涛等20多位入选国字号球队的球员。1994年甲A联赛元年,重庆队更是在老帅李应发的带领下,创造了"升班马"获得联赛第6的奇迹。

那些刻进骨子里的比赛

现担任青训教练的周海波谈起1997年足协杯淘汰北京国安那场比赛,仍然激动得直拍大腿:"杨晨那脚35米开外的远射,球砸在横梁下沿弹进去的瞬间,整个大田湾体育场都炸了!三万多人齐唱《红岩颂》,现在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那种场面。"

  • 1985年全运会预选赛绝杀湖北队
  • 1992年甲B联赛"重庆德比"
  • 1999年保级生死战最后时刻点球
重庆元老球员聚会合影
去年重阳节,12位老队员重聚袁家岗训练基地

传承中的隐忧

如今在渝北区经营足球学校的陈志强坦言:"现在的小孩宁愿打王者荣耀也不愿晒太阳练基本功。我们那会儿为了抢一个训练用球,能在泥地里滚半小时。"据重庆市足协统计,近五年青少年注册球员数量下降了37%,这个数字让老队员们忧心忡忡。

不过也有令人欣慰的消息。上个月,由12位老将发起的"山城足球传承计划"正式启动,他们每周都会去中小学义务指导。"看到有个娃儿学会了我的招牌马赛回旋,比当年自己进球还高兴。"说着,58岁的"铁腰"刘建军从包里掏出磨破边的训练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个小球员的技术特点。

"足球是圆的,但重庆人的脾气是直的。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永远别丢了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1994年重庆队队长 赵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