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国手,在美国打球,娶日本娇妻,跟男篮不容,如今怎样

马健自幼便具备了非凡的身高天赋,并且从小便对篮球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在学校的课间,还是放学后的空隙,他总是手捧那颗破旧的篮球,奔跑在自家小院或者学校的场地上,直冲篮筐。经历了长时间的训练和烈日的暴晒,马健的体格逐渐强健,宛如一头威猛的黑牛。奔跑起来时,仿佛连村里的砖墙也能撞倒。正是凭借出众的身高和艰苦的训练,马健从小就被大家认为他未来一定能在篮球界闯出一片天,而他自己也深信不疑,认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实力。

1984年,尽管马健性格倔强,但是凭借过硬的篮球技术,他顺利加入了河北省青年队。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16岁的他开始为加入正式队伍而努力,那时每当他登场,总能拿下比赛的最高分,那个横冲直撞的身影成为了所有对手的噩梦。1987年,在全国联赛上,他在强敌面前连续突破两名防守球员的防线,狠狠上篮。这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令坐在场边的国外球探不禁站了起来。在NCAA赛场,能够有如此爆发力的球员并不多见。

他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国家队的关注,最终马健进入了国家队,成为了中国队的一员。而当时的中国男篮也成为了亚洲各队的“梦魇”。尤其是在对阵韩国队的亚锦赛上,马健曾在一个单节内狂砍18分。当比赛进入尾声,他冲破重重防守,完成了一记扣篮,给所有观众带来了无比震撼的视觉体验。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健的个人打法开始受到批评。有人认为他的球风过于个人主义,缺乏团队配合。对此,马健并不在意,他的看法是:“只要能赢,什么打法又有什么错?”

在那个时期,中国男篮已经成为了亚洲的强队,而马健在这个团队里也感到自己面临的挑战不再那么艰巨。1992年奥运会结束后,马健收到了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邀请函。尽管当时中国队实力强大,但他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国内,自己很难得到更多的提升。于是,他决定赴美寻求更大的突破。

然而,那个年代的美国篮球对亚洲球员并不友好,尤其是马健这种身体强壮、天赋出众的球员,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肤色问题,马健在美国备受歧视,甚至常常坐冷板凳。面对强敌,马健的自信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过去,他凭借强壮的身体总能在对抗中占得上风,但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个更加健壮的对手。有一次,他尝试冲撞一位黑人球员,结果不仅没有将对方撞开,反而被对方轻松击倒在地。

但这并没有让马健灰心丧气,反而激发了他更大的斗志。面对嘲笑和质疑,他没有放弃,而是开始不断改善自己的技术,学习更加细腻的步伐和精准的中远投。通过刻苦的训练,他逐渐学会了如何用灵活的步伐绕过对手,投中一个又一个三分球,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马健结识了一位来自日本的女孩高桥美子。她温柔、贤淑,虽然是个文静的亚裔女孩,但她看到了马健身上的坚韧与拼搏精神。每当马健拼尽全力在球场上奋战,回到宿舍时,总能看到高桥美子为他准备的食物。她的细心与关怀,深深打动了马健的心,两人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健的技术逐渐成熟,状态也越来越好。1996年,当他感觉自己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时,他希望能够回国参加奥运会,代表中国队争光。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国家队并没有录用他。这个打击让马健深感痛心,他最终只能选择为首钢和奥神等地方球队效力,虽然他依然能上场,但他渴望为国效力的梦想始终没有实现。1996至1997赛季,他平均每场得分23.3分,虽然依旧表现出色,但他的状态从此逐渐下滑,最终在33岁时决定退役。

退役后的马健并未远离篮球,他尝试过商业投资,也参与了几部电影的拍摄,现如今主要从事篮球解说工作。2013年8月,马健在接受上海青年报采访时透露,曾经的中国队选拔机制让他无论在国外学到多少,也难以获得机会。这个采访一经报道,迅速引发了广泛讨论。虽然如此,马健却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新的生活和方向,并明确拒绝了进入教练体系的提议。

如今,56岁的马健依旧保持着对篮球的热爱。在一次友谊赛中,他依然能够在赛场上展现出昔日的风采。尽管无法再像当年那样上演扣篮的经典场面,但他一连投中7个2分球,依然让人惊叹不已。或许马健的篮球生涯注定带着遗憾,但他却在另一段人生旅程中收获了幸福——他有了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过上了无忧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的成功早已不止于篮球。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些遗憾,而真正的成功,是能够拥有值得珍惜的时光与情感。

本文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微博·马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