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世界冠军遭质疑 国外教练却力挺 王媛媛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哎呀,说起最近咱们中国女排的比赛,真是让人心里头总有点儿放不下。特别是前阵子跟土耳其队那场球,虽然世界女排联赛第一站都打完了好几天了,可大家伙儿还是议论纷纷,为啥呢?主要就是因为最后那场球输给土耳其,让好多球迷觉得心里不痛快,总想着要是能赢就好了。而且说起来也巧,这场球怎么感觉跟咱们上次巴黎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对阵土耳其队那么像呢?对手一样,结果也一样,都是输了。

这两场球里,咱们队里有四位球员都亲身经历了,她们是龚翔宇、王梦洁、王媛媛和吴梦洁。这其中啊,咱们的副攻球员王媛媛,作为队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因为在这场对阵土耳其的比赛里表现得不太让人满意,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好多人都在网上议论她。

那大家伙儿都在质疑她啥呢?主要有这么几点,都是从比赛里看出来的。

第一个就是她的发球。副攻的发球吧,可能不像主攻或者接应那样,一板下去就能直接得分,但至少得有点儿威胁吧?让对方接起来不那么舒服,破坏一下她们的一传,这样咱们在前面拦网的压力也会小一些。可是在跟土耳其那场球里,好多球迷觉得王媛媛的发球好像没什么攻击性,对方接起来特别稳当,基本都能很舒服地传到位。你看,连咱们的主教练,在比赛里都不得不好几次把她换下去,让别的队员上去发球。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一个队里的核心球员,连发球这个环节都得靠换人来解决,大家心里肯定觉得有点儿别扭。

第二个就是进攻得分。副攻在进攻端也很重要,要打一些战术球,牵扯对方的拦网。可是在跟土耳其这场打了五局的比赛里,王媛媛一共才得了7分。咱们再细看看进攻的数据,她一共扣了11个球,成功了6个,这个成功率算下来连一半都不到。说实话,对于一个副攻来说,这个数据确实不太好看。你想想啊,在她打前面几场比赛的时候,可能比赛局数还没这么多,她动不动就能拿到十来分,甚至更多。怎么一到跟强队打硬仗的时候,得分就这么少了呢?球迷们就觉得,是不是比赛强度一上来,对方的拦网和防守更严密了,她的进攻就没那么容易打成了?

第三个也是最让大家关注的,就是拦网。要说副攻最最主要的任务是啥?那肯定就是拦网了!站在网前,就像一道墙一样,要把对方的进攻给拦下来。可是在跟土耳其这场球里,王媛媛最后只拦住了一个球,得了一分。这跟她的正常水平比起来,差得有点儿远。你看咱们队里年轻的副攻小将陈厚羽,虽然上场时间可能没王媛媛那么多,可都拿到了2个拦网得分呢。而且,更让人觉得落差大的是,王媛媛在前三场比赛里,拦网表现是很好的,加起来一共拿了9个拦网得分。怎么一场比赛下来,拦网得分从好几个变成只有一个了?这个差距确实挺明显的。

因为上面说的这些点,特别是拦网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在关键比赛里没能发挥出来,而且恰好跟上次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对阵土耳其时的情况很像(那场她也只有1个拦网得分),好多人就开始批评王媛媛,觉得她是不是那种“遇弱队刷分”,打打一般的队伍数据挺漂亮,可是一碰上土耳其这种世界顶级的强队,就找不着感觉,甚至“隐身”了?这个说法听起来挺刺耳的,但这两场关键比赛的数据摆在那儿,确实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

可奇怪的点来了!就在国内球迷和媒体对王媛媛的质疑声这么大的时候,你再看看国外那些排球圈里的人,对她的评价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甚至是赞不绝口!就拿最近来说吧,比利时女排的核心球员赫尔伯茨,在评价王媛媛的时候,就说她的进攻能力非常强,是个特别出色的副攻。

与此同时,波兰女排的主教练拉瓦里尼,这可是个在世界排坛很有名气的教练,他对王媛媛的评价更高。他直接夸王媛媛是中国女排在场上的一道“保障”,觉得她是“世界顶尖球员之一”!他说去年在世俱杯上就对王媛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两种声音是不是反差特别大?一边觉得她“隐身”、“刷分”,一边觉得她“进攻强”、“是保障”、“世界顶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是国外教练和球员不懂球吗?那肯定不是啊,他们都是专业的。那为啥他们看王媛媛的角度跟咱们国内不太一样呢?

咱们就来好好分析分析,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评价,可能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王媛媛的特点。

首先,从进攻上来说,国外同行夸她“进攻强”,这个确实是有依据的。咱们也看到了,这些年王媛媛的技术一直在进步,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她跟二传配合默契的时候,她打的那些快攻,那个速度叫一个快,手上的变化也多,球打出去又快又狠,而且打点很高,对手拦起来确实非常困难。这一点,在场边看的国外教练,肯定能清楚地感受到她带来的进攻威胁。就像拉瓦里尼教练说的,她能打出这种高质量的进攻,确实能给中国队的整个进攻体系带来一种稳定感,说她是“保障”,从这个角度讲是有道理的。可能国外教练更看重的是她能达到的那个高水平,以及她身上展现出来的潜力。

但是,咱们国内球迷的质疑声,特别是关于拦网的,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拦网这个环节,确实是王媛媛需要继续提高的地方。你看在跟土耳其这种速度快、战术变化多的队伍打的时候,比赛画面里确实能看到,有时候对方的二传一个假动作或者一个快速的传球,就能把她的拦网脚步或者判断“晃”到,导致她没能及时跟队友形成严密的双人拦网,或者拦网的手晚了、位置不对,给对方攻手留下了进攻的空当。拦网的不稳定,尤其是在面对强队的时候,确实容易成为球队防守上的一个漏洞。这一点,国内球迷是实实在在在比赛里看到的,所以会感到着急和失望,觉得她在关键时刻没能把最拿手的绝活儿亮出来。

所以啊,这个国内和国外评价的反差,可能就在于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国外教练可能更多是从技术特点和潜力出发,看到了王媛媛进攻端那种世界级的速度和威胁,以及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球员能给队伍带来的作用。而国内球迷呢,可能因为对中国女排感情太深,期望太高,所以更关注她在关键比赛、关键环节(比如拦网)的表现是否稳定,是否能够顶住压力,成为球队的“顶梁柱”。当看到她在对阵强队时出现起伏,特别是拦网数据明显下滑时,自然就容易产生质疑。

另外,咱们还得看到一个背景,那就是现在中国女排的副攻线正在经历一个变化。以前,王媛媛上面有像颜妮、袁心玥这些拿过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冠军的老队员带着,她算是跟着前辈们成长的。可现在不一样了,颜妮退役了,袁心玥虽然还在,但王媛媛已经是队里经验最丰富的副攻了,她是唯一一个参加过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所有这些大赛的副攻。她不再是跟着打的小将了,而是要站出来挑大梁、带年轻队员的老队员了。

角色的变化,意味着责任更重了。球迷们对她的期望值自然也更高。大家不再把她看作是“还在成长”的球员,而是希望她能够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成为副攻线上的核心和领军人物。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在比赛中的任何一点表现不好,都会被大家拿放大镜来看待。特别是打土耳其这种硬仗,大家太希望她能站出来,用她的拦网和进攻去限制对手、拿下关键分了。结果表现不如预期,质疑声也就随之而来了。

她现在面临的压力确实挺大的,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她需要在这些质疑声中,既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提高,比如拦网的预判和移动;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有世界级的进攻能力,能够成为球队的“保障”。她需要用更稳定、更出色的表现,去回应那些“遇强则隐”的说法,去证明自己确实是“世界顶尖球员之一”,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带领像陈厚羽、王文涵这些年轻的副攻一起成长,把咱们中国女排的网前撑起来。这确实不容易,但这是她现在作为一名核心球员必须去面对和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