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给病人打针忘消毒,拍照但拍了X光片,毕淑敏追忆当兵生涯

西藏阿里的第一批女兵,是五个女孩子,也就是毕淑敏和她的同伴们:小如、果平、河莲、鹿鹿。

她们经过重重考验后,成为了西藏雪山上的医护兵。

在雪山上,生活条件恶劣自不用说,她们还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医学。毕淑敏在书里记录了她的“第一次打针”。

打针是医护人员的基本功,在正式打针前,也经历了短暂的学习。她把注射部位、神经走向、针头与皮肤的角度等,都谨记于心。

到了要在病人身上实习时,难免有些忐忑。胡护士是带她的老师,在她复述了一遍肌肉注射的程序后,认为她出师了,让她自己一个人去给病人打针。

她给病人打针的过程中,病人很配合,也没有觉得很痛。打完后,胡护士去检查一下。问题来了,病人的屁股上根本没有消毒液留下的痕迹。也就是说,毕淑敏忘记用碘酒、酒精消毒,就把针头扎到病人的屁股了。“我吓得几乎哭出来”。

胡护士也赶快把情况报告给了医生,所幸病人后来平安无事,也没留下什么后遗症。

但这一次打针的教训,让毕淑敏以后再也不敢这样粗心大意。

女孩们在雪山上生活,难免有一些不方便,比如发现根本没有卫生纸卖。

她们向运送货物的人问,一番形容后,送货人拿来了一箱——宣纸。女孩们不忍用这么好的宣纸,但是送货人说放在那好几年了都没人要用。

没其他选择的女孩们于是把宣纸带回去,她们先把宣纸滴上水做了个实验,发现洁白的宣纸又柔韧又吸水。不过有个问题,宣纸经过长途跋涉,纸缝里夹满尘沙。

河莲说,我们把土抖干净,然后用高压锅消毒,这样有什么病菌也不怕了。

她们就高兴地把纸送去蒸,从此再也不用为纸发愁。虽然有时候想起来,还会为那些宣纸可惜。不过,这也是特殊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当兵的生涯里会遇到一些有趣的人,书里说到一位特殊的摄影师。

高原上的女兵,想抓紧一切可能的时机,尽可能多地留下照片。一方面是想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可以拿着照片给后辈看看自己英姿勃发的时候;另一方面,是家里人、亲戚朋友会让她们寄照片回去看看。

于是,几个女生就想方设法在高原上想拍点照片。结果闹了个乌龙,她们欢天喜地拍了照,拿到一看,是X光照片!

女孩们就很失望,愁眉苦脸,小鹿说:“可你这样的照片,我怎么能寄给妈妈?老人家还不得以为我已变成饿死鬼了?”

拍摄的胡技士说:“寄给妈妈是不妥,但自己保存很有必要。人有一张自己的骨骼图,就像拥有永不退色的证件,无论你的外形怎样变化,骨头是不变的。比如,希特勒的尸体被烧焦了,最后确认身份,靠的就是他生前看牙病时拍的X光片。”

虽然几个女孩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她们见识到了胡技士的敬业精神。胡技士还说:“很抱歉,让你们生不出美好的想象。但我真的非常热爱我的工作,恨不得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拍一张X光照片,留作纪念。”

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上,这些当兵的男孩、女孩,依然热爱工作,抱有一颗赤诚之心。

毕淑敏在藏北高原当了十一年的兵,曾背负武器、红十字箱、干粮、行军帐篷跋涉在无人区,也曾骑马涉过冰河给藏族老乡送医药。她还曾为牺牲的20岁战友换过尸衣,也曾在高寒缺氧的雪山上熬制花生糖。

她在冰川与雪岭之间度过自己的青年时代,把所有的苦难与枯燥都当作生命的馈赠。

《白云剪裁的衣服》这本书,书中的配图多是紫色。这个色调给人一种冷艳的感觉,柔美中又透着冷静,仿佛中和了那片高山的寒冷。

也很符合毕淑敏的行文风格,叙事之中自有一股平和、冷静和睿智。

(文中配图均拍摄于《白云剪裁的衣服》一书)

2020年06月18日星期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