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怒了!一天内取消4项白名单竞赛!这是怎么了?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

暂停举办“2024-2025学年全国青少年音乐素养大赛”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

2024年年底, “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因主办双方业务转型,经请示主管部门同意,暂停了2025年的举办。

停办的原因相信大多数家长都能猜到,大概就是管理不规范、不公平机制,乱收费等原因...

据传部分竞赛已经进入黑名单,2025年很可能被淘汰;也就是说,未来白名单赛事可能还会继续减少或调整!

2026年官方会公布新一届的白名单赛事,届时也会有新的优胜者入局,敬请关注!

Part.02

白名单赛事对升学有何帮助?

白名单赛事中的 所有学科类竞赛仅面向中学,其实这个阶段坚持搞竞赛的是少数人,一般都是有一定天赋和实力的群体,此时的竞赛升学途径比较纯粹。

重点说说小学阶段,白名单赛事就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了。

教育局举办的活动(也就是白名单赛事)虽然权威,但是其中很多都是艺体赛事,而且基本都是领域内的权威比赛。这些比赛悠久有传统,有自上而下的体系,确实是能引导和筛选出很多优秀苗子。但是这些竞赛项目门槛高,对于孩子的天赋也有一定要求,且需要长期规划。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或远远比学科类竞赛更高。

而一些 近年来新兴起来的科创类比赛,比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环丁青少年环保创意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等。这些比赛入门门槛低,低段小学生能参加的不少,且获奖的概率也大。

但是这类比赛备赛过程特别短期、功利,一般家长都是找个辅导班短期集中培训,备赛过程就像打游戏现场。玩了一学期,是拿了奖,但沉淀远不及编程或学科学习能切实看到孩子提升,就是表面功夫而已。还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成本。

所以白名单赛事可能报名是免费的,其背后的准备过程可能是比较烧钱的。

其实小升初目前来看,含金量最高的依旧是学科类成绩。

XSC阶段准则:校内是基础,奥数是核心,英语是增彩,语文是未来,

包括:

校内语数英成绩;

数学拓展:各类数学杯赛成绩,入学测试成绩(如有);

英文认证:KET/PET/FCE/CAE/托福这类综合性认证......

有了学科成绩,其它附加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比如是否担任校内班干队干、获得白名单赛事等等,才能凸显出来。

切勿本末倒置,拿了一大堆的白名单奖项,校内忙活很多职务,最后成绩不好,其实都是白忙活。

但是以上准则仅适用于大部分小学生,也有一些具备非学科类竞赛和项目天赋的孩子,家长可以再视孩子能力,有侧重和选择去耕耘。孩子真的有天赋、有热忱,当然可以坚持下去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前提是家长要区分好“核心”和“锦上添花”,有目的、有执行力,而不是搞错了信息,迷迷糊糊地被推着走。

Part.03

目前白名单赛事汇总

4项白名单赛事宣布停办后,全国性竞赛白名单剩余39项赛事:

自然科学素养类:21项

人文综合素养类:11项

艺术体育类:7项

*本文由童妈聊升学综合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